新闻中心

小麦春季田间管理

气温逐渐回升,小麦陆续进入返青、起身的生长旺盛期、肥水需求高峰期和产量形成关键期,该时期通过田间管理可促进苗情转化、培育健壮个体、构建合理群体、实现单产提升。建议通过以下几方面进行田间管理:

一、合理追肥、浇水 

1、对有旺长趋势、群体偏大的麦田,在返青至起身期采取深耕断根或使用矮壮素等化学调控的方法抑制生长,肥水管理可推迟到拔节期结合浇水亩追施尿素8-10公斤。

2、对群体偏小、长势较弱的麦田,应及早进行中耕划锄,提温保墒、促苗早发,避免浇水过早导致地温降低而延迟返青,春季追肥可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在返青期结合浇水亩追施8-10公斤尿素,第二次结合浇拔节水亩追施尿素5-8公斤,以提高成穗率。

3、对于群体适宜的麦田,可在起身期结合浇水亩追施尿素15公斤左右,培育壮秆大穗。

4、对于年前已追过肥的可以适当减少追肥用量,追肥时尽量使用园盘开口器(或凿型开沟器)施到土壤里面,提高肥料利用率。

二、适时化学除草

对年前没有进行化学除草或化除效果差的麦田,应在小麦拔节前,日平均气温稳定在6℃以上,选择无雨天气,于上午10点至下午4点及时进行化学除草。

多花黑麦草发生严重麦田,视草情选用唑啉草酯、唑啉草酯·甲基二磺隆等药剂进行防治。

以野燕麦、硬草等为主的麦田,可选用炔草酯、唑啉·炔草酯、甲基二磺隆等药剂进行防治;

以节节麦、蜡烛草等为主的麦田,可选用甲基二磺隆、二磺·甲碘隆等药剂进行防治;

以看麦娘、日本看麦娘等杂草为主的麦田,可选用环吡·异丙隆、啶磺草胺、唑啉草酯等药剂进行防治;

以雀麦为主的麦田,可选用啶磺草胺、氟唑磺隆等药剂进行防治;

以播娘蒿、荠菜、婆婆纳等为主的麦田,可选用灭草松、双氟·氯氟吡、双氟·唑草酮等药剂进行防治。

阔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混生的麦田,可根据情况选择合适药剂混配使用,墒情较差的麦田,应在浇水后进行化除。使用甲基二磺隆或有其含量的复配药剂,要特别注意喷药后一周的天气变化,防止发生药害。

三、及时防病治虫

结合化学除草或单独施药都可以,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主要防治小麦纹枯病、茎基腐病、白粉病,防治小麦蚜虫和红蜘蛛,除草剂和防病、治虫药剂混配喷施的要特别注意农药之间的拮抗作用,防止混配不当造成的药害或药效降低。抽穗扬花期重点预防白粉病、锈病和小麦赤霉病,赤霉病在小麦齐穗至扬花初期进行全面喷药预防,用足药量,第一次防治结束后5-7天再防治1次,抽穗扬花期如遇连阴雨或雾霾等天气,要提前施药预防,降低病害发生风险,施药后6小时内遇雨,雨后应及时补防,确保防治效果。四、预防倒春寒和晚霜冻害

黄淮海麦区春季气温波动大,容易发生倒春寒和晚霜冻害,对小麦生产威胁较大,应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在预报寒流来临前5-7天,对墒情不足的麦田提前灌水,或喷施地神种业独家推出的“垦硕”牌第三代飞防专用“磷酸二氢钾”、微肥、激素等提高小麦抗寒性,预防冻害发生;一旦发生冻害,要及时采用灌水、追肥、叶面喷肥等措施进行补救,促其尽快恢复生长,最大限度减轻冻害造成的减产损失。

在这春意盎然的季节里,小麦从嫩绿的苗期到金黄的成熟,每一步都凝聚着我们农业人的智慧与辛勤的汗水。让我们满怀希望和坚定的信心,迎接那即将到来的丰收季节,让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麦穗,都成为我们共同的骄傲和喜悦。

<上一篇| 严防低温冻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