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小麦赤霉病发生趋势及防治意见

一、发生趋势

预计2022年小麦赤霉病总体偏重发生,若抽穗扬花期遇连阴雨或多雾高湿天气,将有大流行风险。

二、防治意见

(一)防治策略:在做好农业措施的基础上,密切关注抽穗扬花期的天气变化,坚持“预防为主、主动出击”的防治策略,实施分区精准防控,做到把准时期,选择防效好且对毒素抑制作用强的药剂,坚持两次防治不动摇,减轻病害发生程度,降低毒素含量,确保粮食安全。

image.png

(二)防治技术措施

1.农业防治:合理运筹肥水,及时清沟沥水,降低田间湿度,减轻病害发生程度。

2.化学防治

(1)防治时间:全面实施二次预防,首次用药掌握在小麦扬花初期(见花打药)开展第一次预防,第一次药后5天左右开展第二次防治。对高感品种、生育期不整齐、花期遇多阴雨天气的田块,可实施第三次防治。若小麦扬花期遇阴雨天气,可选择雨隙或抢在雨前施药,药后6小时内遇雨应及时补治。

(2)防治药剂:选用防治赤霉病兼治小麦叶部病害的复配制剂,推荐亩用有效成分丙硫菌唑13.5毫升,或氰烯菌酯·戊唑醇40-60克,或氟唑菌酰羟胺12克+丙环唑10毫升,或戊唑·咪鲜胺10-15克,或苯甲·多抗3克,或选择氰烯菌酯与戊唑醇混用,对水30千克以上喷雾预防。全程绿色防控示范区可优先选用井冈·蜡芽菌、枯草芽孢杆菌等生物农药防治。

(3)注意事项:要以小麦赤霉病防控为重点,兼顾蚜虫、锈病、白粉病等的防治,实施“一喷三防”。第一次预防要按照防治药剂说明书推荐用药上限用足药量、配足水量,均匀喷雾。植保无人机施药须使用自主飞行模式,同时添加飞防助剂。两次用药要求推行不同作用机制的药剂交替轮换使用,提倡使用复配制剂或具有兼治作用的单剂,避免或延缓产生抗药性。对多菌灵产生抗药性的地区,慎用多菌灵及其复配制剂。


文章来源:网络